2025年01月11日
微信

悦文旅| 在鼓浪屿春草堂前,缅怀许春草波澜壮丽的一生

作者: 石伊泉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1月11日 19:05 |
播放

登上鼓浪屿,你总会被这里各式各样的万国建筑迷乱双眼。其中有一座建筑,既不是最高,也不是最大,更算不得最耀眼,但它却屹立于笔架山西北制高点上,熠熠生辉、独具魅力。这座建筑便是春草堂。

春草堂建于1933年,由许春草亲自设计。单从建筑外形来看,它临崖而筑,酷似西式洋楼,实则为一栋别具风格的中国民宅。它的特别之处在于选用闽南特有的花岗岩作墙壁、墙柱和廊柱,加以红砖勾缝,远远眺望,既拥有自然粗犷之感,又不失天然色彩之美。

当驻足春草堂前,你大抵会充满好奇地想知道这样壮美的建筑中究竟住着怎样一位主人?别墅大门的左前方、一列下行的台阶口处,竖立着一座石碑。碑上用绿色刻文书写着“春草堂记”四个大字。开头写道:“许春草(1874年-1960年)生于厦门,生前是一位基督徒。他八十六年的生命中,为人们、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不少贡献,为耶稣基督做出许多美好的见证。”

d5sciv3trjf10revsz.jpg

悲苦的泥水小童工变身建筑大师

不承想这栋小楼的主人许春草,曾经竟是个生活悲苦的泥水工。许春草6岁时,其父被南洋英商公司骗去做工,从此一去不返、音讯全无。许春草和妹妹由母亲拉扯长大,生活十分穷困。为生活所迫,他9岁开始做学徒,12岁做泥水匠,通过勤奋努力从小泥匠做到了包工头。他20多岁开始独立经营建筑业,最后成为建筑大师。

“捣乱鬼”变为信靠上帝的人

单看许春草从小的生活环境与早期经历,很难相信他有一天会成为基督徒。因为许春草的父亲被招工失踪后,他心中就埋下了痛恨洋人的种子,自然对洋人带来的基督信仰一并仇恨。当时的他偏执地认为,外国人来中国就是为了侵略,传教士也一样。所以,但凡他遇到机会,就一定会吆喝上朋友跑去教堂捣乱、搞破坏。

有一次,他看到教堂里正在聚会,出于好奇,便站在窗口观望。教会牧师十分和善地邀请他进来听,他就壮着胆走进了教堂,一抬头看见一位金发碧眼的传教士,正用着一口自己熟悉的闽南语在讲道,这着实让他吃了一惊。当时牧师正讲到上帝兴起摩西带领以色列百姓逃脱埃及法老的辖制,得释放、得自由的故事,还提到如今中国也正在发生着这样的改革,孙中山如同当代的摩西一样,正在带领中国人摆脱满清政府的统治。许春草听得津津有味,被孙中山的义举所感动。

此后,牧师常常关心他,带他一起祷告和研读圣经。很快,他便决志、受洗成为一名基督徒。牧师还将自己的外甥女张舜华介绍给许春草,后来张舜华成为了他的妻子。许春草告白说:“过去,我如同帮派分子一样,人生迷茫,用拳头争战;信主之后,我成为爱的战士,用爱去争战。”

后来,他跟随孙中山,参加了辛亥革命,协助推翻了满清政府并在讨伐袁世凯的革命中贡献了重要力量。但他并未为自己谋取任何官职,而是离开了革命队伍继续回归建筑行业。直到孙中山去世后,他看到官场腐败,便不再过问政治,转而热衷于教会服事与社会活动。

爱主爱人、竭力追求圣洁的忠仆

许春草认为教会就是上帝的家,他总是竭力爱主、爱人、爱教会。当时,闽南许多地方兴建教堂,他常常义务参与施工或督建。他的儿子许牧世曾经见证自己父亲的敬虔。在许牧世的记忆中,每年农历新年的第一个主日,父亲一定会准备奉献的银元,一个一个仔细检视、挑出无缺点、无污损的,有时还要细心擦拭。父亲这么解释:“银元污损不污损价值虽然一样,但奉献的虔敬之心不一样!”当通货换成纸币后,他还是会先挑选好钞票再做奉献。据许牧世记录,因为了解到当年牧师们工作繁重、待遇微薄、生活穷困,父亲便于1926年前后,发起了一个为牧师加薪的运动,希望闽南各教会重视神仆们的生活情况,也提出许多具体可行的办法,如由教会规定牧师底薪、由会友们为牧师在生活中出现的突发状况提供奉献、由财力丰厚的堂会补助财力较缺乏的堂会等。经过数年努力,虽未达到理想效果,但该运动引发了各教会信徒们在此问题上的关注与行动。有牧师在信中写道:“这个运动的主要意义在于,让普通信徒看重福音事工,也使后辈不因牧师的穷困生活而视传福音工作为畏途。”

许春草可以说是闽南地区最早倡议建立中华基督教会的先驱之一。起初,他委身于新街礼拜堂,被选任且多次连任长老,与黄植庭牧师一同服事。偶然间,听闻黄牧师与几位执事辟地种植鸦片,许春草大为吃惊,放下紧要工作,带着摄影师与几名会友前去调查。证实事实后,许春草在教会“年会”中报告了黄牧师暗地种植鸦片的丑事,引起了轩然大波。但因为外国差会牧师为黄植庭辩护,最终使其开脱了罪责。但这场风波激发了许春草对中国教会如何摆脱外国差会影响、实现自治的思考。此后三年,他取得了外国差会同意,自筹经费、自选牧师、自治会务,并成立了中华基督教溪岸堂会。溪岸堂不受外国差会支配,仍继续留在闽南基督教总会中。后来,为便利集美中学的师生聚会,许春草在集美镇许厝社,租用民房,改建成礼拜堂,将当时的许厝社改名福音村。该礼拜堂深得陈嘉庚先生弟弟陈敬贤及其夫人的支持,在集美镇不受干扰。直到抗战时期,这座教堂被日军炸毁。

不与恶者击掌,握紧工友双手成立建筑总工会

1918年,许春草组织成立了“厦门建筑公会”,1921年由孙中山更名为“厦门建筑总工会”,这是一个工头与工人的联合组织,在短短五年内,从厦门发展出九个分会,正式登记的会友超过三千人,非正式会友近五千名,成为厦门最强大的人民团体。其在社会群众中,拥有一定的发言权。

厦门建筑总工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时常受到地方当局的独裁压制,但许春草拒绝厦门国民党政权对建筑总工会的任何干涉,坚持不做登记手续、不接受他们的“指导”。因为他认为抗战前期的政府贪污无能、压榨民众,他这样做只是在践行自己所说的 “不与魔鬼结盟,不与罪恶击掌”

许春草本就是底层泥匠出身,能体会与了解广大工人的处境。他深知工人们大多都错失了受教育的机会,就在各建筑分会都开设了夜学。夜学除了传授建筑技术外,还教工人读书识字、举办演讲会,尽可能借用圣经故事教导他们,帮助他们认识创造万物的上帝;他在总会聘请专职教师,组建了一支拥有五十余件乐器的铜乐队;此外,他还在各区创办了救火队,遇有火情等紧急状况时,会协助市民前往急救;他爱护工友如同爱护自己的兄弟,常训勉会友要勇于担当、成为世上的正义力量,并以 “有公愤,无私仇”六字作为建筑总工会的会训。

效法解放黑奴的林肯,解救众多遭受虐待的中国婢女

当时,中国经常发生底层女性被卖作婢女的事。其中,只有极少数的女孩子被买去后能有好的生活,绝大部分女性都被逼做苦工,受到打骂虐待更是家常便饭。一桩桩虐待婢女事件,叫许春草心痛不已。于是他建立了“中国婢女救拔团”,发表宣言、痛斥蓄婢制度、要求解放婢女。

但养得起婢女的人家,要么是家财万贯的富豪,要么就是有权有势的官绅。许春草这样的举动就如同在太岁头上动土。那段时间里,许春草多次遭遇各种咒骂与恐吓,也曾被指控拐带人口或犯有破坏家庭罪。此时,他还面临着自己个人经济的困顿期,再加上无法获得社会募捐,然而,这排山倒海的压力却没有压垮凭借祷告前行的许春草。

艰难在哪里显多,靠着祷告,恩典就更显多。他一次又一次在艰难中站立,经历了上帝奇妙的供应与看顾。

许牧世亲身经历并见证了其父为“救拔团”祷告得胜的事件。曾经厦门市委托华侨修建鹭江道海堤,许春草在投标半小时前突然打电话给儿子,将计划的标价提高了一万五千元,说这是他祷告后决定的数目。隔天,他们才得知甲方没有依据最低价中标的惯例标准,而是更多考虑信誉等问题,最后居然选中了许春草投的标。而这多加上去的一万五千元就是上帝特别的供应,足够 “救拔团”一年的经费。

另外,许春草的义举还引起国际关注。1930年,日内瓦国际联盟“反对奴隶制度组织”的一个考察团前来中国考察,听到中国婢女救拔团的情况,他们特地绕道前来参观,并要求洋人控制的鼓浪屿工部局不得干扰救拔团的工作。

就这样,许春草发起的“中国婢女救拔团”顽强地存活了下来。他们提出只要有婢女不堪虐待、可以逃来救拔团的,就由救拔团收容和保护、提供衣食住行,确保其生命安全。甚至婢女们被送进学校读书,达到结婚年龄的可自由选择配偶,由救拔团主持婚礼。十二年间,“救拔团”共救助了三百多名婢女。许春草视被解救的婢女们如自己的孩子一般,所以,婢女们都亲切地喊他“爸爸”。1964年,许牧世从美国到台湾时,有一位嫁入台湾的妇女特地闻讯赶来看他。而这位妇女就是许春草“救拔团”收容的众多女子之一,她说自己听闻许春草去世的消息时,伤心不已,曾三次到海边望着厦门痛哭。

春风吹来草又生,许春草儿子的信仰传承

“春草爸爸”的一生就好像一株在春风中生而又生的春草,虽然经历过四面受敌的处境,也品尝过如野火一样的折磨,但却在仿佛春风吹拂般的上帝恩手中,不断重生。

这样生生不息的形象,不仅仅在许春草一人身上显明,他的儿子许牧世,也与父亲同工、与主同行,有人称他为“基督的谦和勇士”。他以口出的恩言与手写的文字,勤恳耕耘,为主做工。他曾专门从纽约闹市移居郊外河畔,在一间车库顶部加盖了一间“风满楼”的书房,花费十二年之久,致力于《现代中文圣经》翻译圣工。许牧世一生得力的秘诀是:“人生免不了风风雨雨,得蒙圣灵保守慰助的人生,又何惧风吹雨打呢?”

春草堂旁春草芬芳,许春草孙子的默默坚守

春草堂前,几乎每天都有来来往往的旅游打卡主播。他们介绍完春草堂后,许多直播主播的相机会纷纷左移,镜头对准的下一个目标就是鼓浪屿岛上唯一带观景电梯的别墅建筑。这正是为向爷爷许春草致敬而由许春草的孙子许多康设计建造在“春草堂”旁边的一栋民宿,名为“春草芬芳”。祖孙两代人的作品相互辉映,有种时代交错又一脉相承的感觉。

d5scj727axr1jhacmm.jpg

哪怕从鼓浪屿区建设局已经退休,许多康仍以保护鼓浪屿小岛上的历史风貌建筑为己任。他感慨自己的爷爷,救国救民;自己的父亲,投身国家建设。到了自己这里,只能做些小事,让鼓浪屿变得更好。其实,许多康主持并参与了鼓浪屿许多建筑的筹划建设工作,如皓月园、琴园、环鼓路、钢琴博物馆等。他也一直在为留住、修复鼓浪屿老建筑而努力着。2000年,许多康为三一堂重新设计了附堂和正面入口,2018年他亲自参与其主体的加固修复。

d5scv8o73gri4nr4o0.jpg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